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文章来源
关注微信公众号可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高职分类考试考生交流微信公众号平台
老师答疑咨询电话:13856571402
1.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没有疾病。
2.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3.平等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原则。
4.坦白的、信赖的关系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5.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
6.焦虑也有积极意义,它使人对潜在的危险保持警惕。
7.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越来越严重
8.社会人格是发展变化的。
9.睡前做剧烈运动不利于睡眠调节。
10.人有交往需要和独处需要,我们需要保持各种刺激量的匹配与平衡,既保证交往需要也保证独处需要的满足。
11.正确归因能激发大学生前进的动力,增强战胜压力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12.听旋律优美,曲调悠扬的乐曲,可以转移和化解心理焦虑,产生愉悦的感觉。
13.大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心态包括辩证对待,积极乐观;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增加阅历,寻求支持。
14.人际吸引的条件包括熟悉、外表和个性。
15.嫉妒心理、猜疑心理、害羞心理都属于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
16.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角形理论,该理论的要素是亲密、激情和承诺。
17.自尊、自信、自控属于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积极性格。
18.大学生人际关系重要意义包括有利于大学生的信息交流,个性完善及心理健康。
19.“情人眼里出西施”指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光环效应。
20.个人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属于归属需要。
21.人的性格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的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因素合成的,是无法用单纯的先天或者后天来论断的。
2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
2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含自我认识问题、学习问题、恋爱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24.情绪都有其发生、发展、高潮、回落的过程,压抑情绪是不恰当的。
25.健康的情绪、坚强的品质、良好的性格,对人的智力发展和成就的取得有推动作用。
26.对于同样一个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27.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
28.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或品质。
29.人格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质的独特综合。
30.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波动。
31.通过调节,消极情绪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
32.心理与生理是相互影响的。
33.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控力的强弱。
34.积极良好的情绪,可以让大脑处于良好的状态。
35.情绪稳定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
36.心理压力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
37.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合理化作用。
38.几个人一起骑车会比一个人骑车快,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39.当没有达到目标时,应该积极做出调整,可以把目标分解或者把目标降低一些。
40.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等方面的认识。
41.合理宣泄有助于我们缓解负面情绪。
42.沟通协调是解决人际冲突的合理方法。
43.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运用团体动力提升学习效果,相互促进。
44.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45.专注地倾听是指要集中注意力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感受,不可唐突地打断对方的述说。
46.记忆是指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
47.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现象称作内归因,即遇事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48.压力反应通常表现为心理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三个方面。
49.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有发展性,主动性,整体性和活动性。
50.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51.真正的倾听是做到心理和姿态上都专注地听。
52.健康的生理是健康心理的基础。
53.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54.恐惧会导致逃避行为、过度紧张、情感压抑、影响社交。
55.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免疫功能,拥有健康的生活状态。
56.记忆是连接人们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57.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被称为“最好的老师”。
58.消极的思维定势能束缚人的思维,是影响创造力的枷锁。
59.自信是指从独立感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相信自己精力和能力的自我意识倾向。
60.情绪正常稳定,能承受欢乐与痛苦的考验属于情绪健康的表现。
61.人际交往中的犯错误效应是指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际吸引力提高。
62.倾听的最重要目的是体现必要的尊重。
63.人的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64.人际沟通具有交流协调作用。
65.心理咨询的目标应该为双方共同商定的目标。
66.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很多人有可能发生。
67.情绪具有两极性,不稳定性,且有比情感有更强的强度。
68.心理有困扰后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寻找心理咨询师,找他人帮助等方式进行缓解。
6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成熟。
70.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调节抱负水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挫折能力。
71.降低焦虑的方式包括找信赖的人倾诉、不过分追求完美、转移注意力以及适当宣泄情绪。
72.看到别人在谈论就觉得是在说自己坏话的现象属于猜疑心理。
73.处事过分小心谨慎,敏感多疑属于自卑心理的表现。
74.挫折是可以战胜和克服的。
75.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适度调整自己是一种面对困难的积极反应。
76.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正确的减压方式。
77.有效情绪管理的方法包括接纳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出现的情绪以及善于经营积极情绪。
78.全面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是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
79.能够客观认识自己,自我评价准确属于自我意识良好的表现。
80.双方有交集但也有各自独立的部分属于健康的恋爱观。
81.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选择通过与他人诉说来排解。
82.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平等原则、真诚原则、宽容原则、合作原则和理解原则。
83.“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意味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84.积极的友情的可以相互提高,有利于自我完善。
85.与人交谈时面红耳赤,心里发慌的现象,属于害羞心理。
86.要避免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造成愿望无法实现,应该适当调整目标然后继续努力。
87.自我中心的表现为觉得自己比他人都要优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
88.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寻找积极因素,全力以赴去争取。
89.积极乐观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90.用委婉的方式表明确切的态度是表达拒绝更为妥当的方式。
91.感恩心理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92.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尝试深呼吸放松。
93.在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价值观念。
94.和解是双方在冲突中做出让步的调适方式。
95.不伤害别人是情绪释放的前提。
96.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人际关系。
97.应对挫折的消极方式包括攻击、焦虑、固执。
98.考试焦虑症不是处理好心态和观念就可以解决的。
99.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做法包括积极沟通,乐于助人,礼貌待人等。
100.客观认识自我是能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能适时调控自己的行为。
101.挫折承受能力标志着一个人的适应环境能力。
102.一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指的是人格。
103.一般认为原始情绪是指喜、怒、哀、惧。
104.考试焦虑主要属于情绪方面的问题。
105.宣泄情绪的过程也是释放压力的过程。
106.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完整。
107.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指标是健康的情绪。
108.对自己性别、年龄、发育状况、生理特征等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生理自我。
109.对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自我控制。
110.个体遭受挫折时免于心理失常的能力指的是挫折承受能力。
111.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远多于消极情绪。
112.提高挫折承受能力,首先最重要的是能够正确认识挫折。
113.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是大学时期。
114.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115.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最主要指标是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
116.转移注意力是化解压力的一个有效方式。
117.一些人白天工作效率高,一些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118.恐惧是指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
119.心理康复力是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120.学习兴趣是重要的学习动力,远大的理想是良性的学习动力。
121.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属于注意的转移。
122.听轻音乐、做深呼吸放松,规律作息是正确帮助入睡的方法。
123.发散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且从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
124.家庭因素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
1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平等交互原则。
126.游戏时人处于放松而又高度专注的状态为高峰体验。
127.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是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128.人际关系的维系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双方在交往中是互惠的、公平的。
129.害羞心理具体表现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无措。
130.嫉妒是总怕别人比自己强的不健康情感,是心理结构中“理想自我”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
131.大学生在当下适应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确立明确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追寻的方向。
13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以及优缺点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133.人际交往的技巧包括善于倾听、管理第一印象、学会同感、多谈别人感兴趣话题、真诚的赞美别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13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了解并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135.人际关系的心理组成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136.马克思说:“认识社会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137.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体成就有密切的关系。
138.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
139.大学生挫折的积极反应包括认同、升华、补偿。
140.攻击是一种非常消极的破坏性行为,应加以引导和控制。
141.退化指的是个体受到挫折后,表现出与自己年龄、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142.冷漠指的是个体遭受挫折后,变得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
143.轻生是个体受到挫折后所表现出来的最为消极的行为反应。
144.愤怒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内心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
145.健康的情绪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146.不健康的情绪使大学生抑郁、消沉,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147.健康的情绪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调整。
148.激情指的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149.应激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50.心境指的是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能够影响个体整体心理活动的背景性情绪状态。
151.情绪的主观体验是由客观环境影响和刺激引发的。
152.大学生相比于其他年龄群体的情绪波动明显。
153.不良情绪可以归纳为过度的情绪反应与持久的消极情绪。
154.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威胁产生而出现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
155.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
156.摆脱焦虑可以从科学认知,增强自信心,学会放松三个方面入手。
157.抑郁是一种低落消沉、忧伤、悲哀或沮丧的情绪体验,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情绪问题之一。
158.主动了解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方式之一。
159.有形的压力是物理学概念,无形的压力是心理学概念。
160.压力源一般有三种:生活事件、日常担忧、心理困扰。
161.日常烦恼,主要指的是慢性压力源,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升学竞争等。
162.在心理困扰中,道德痛苦比其他痛苦都深刻而强烈。
163.生活中没有压力,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甚至痛苦。
164.长期的超负荷压力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165.大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学业压力,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人际压力。
166.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兴趣、世界观都会对挫折承受力有重要作用。
167.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168.人际关系总是会有鲜明的情绪与情感色彩。
169.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借助人际交往来实现。
170.智力是人的观察力、以及以、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
171.心理健康的人,其一般心理特点应该与其所属年龄阶段的人的共同心理特征相一致。
172.人际吸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喜欢。
173.人格魅力在人际交往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74.人们总是愿意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有时互补的关系也可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175.敞开心扉,可以促使人际交往的有效沟通。
176.一个人的个性除了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177.人们由于不断的进行交往,吸收各种信息,才使得个体心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
178.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越大,人的精神生活越丰富,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机会越多,就越能保持心理平衡。
179.害羞心理不能表达自己的心声与情感,它的危害是容易让交往对方误解。
180.嫉妒心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
181.人际交往要注意交往中的人格平等。
182.自信会增加人际吸引。
183.适当的学业压力可以提高成绩。
184.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锻炼和培养良好意志力品质的必要条件。
185.酸葡萄的心理机制就是对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降低好感和对自己的重要性。
186.友谊是一种亲近关系,爱情是一种亲密关系。
187.心理健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含义,没有心理疾病,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
188.心理健康常常依赖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又依赖于心理健康。
189.心理健康是指高效而满意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状态。
190.有不健康心理不代表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不代表心理异常。
191.即使对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情况下引发的情绪反应也可能不同。
192.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一般是指他们的消极情绪。
193.消极情绪的主观感受则会使人的活动能力下降。
194.大学是青年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定的时期。
195.可以通过认识情绪,分析情绪,控制情绪三个步骤来调节情绪。
196.保持合理的期望值可以缓解焦虑感受。
197.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成功,比自己幸运,心里就“别有一番滋味”,这种心理是嫉妒。
198.可以通过设计自我暗示的座右铭,比如“发怒是无能和软弱的表现”等来缓解易怒情绪。
199.人际交往可以促进大学生快速获取信息。
200.人际交往可以促进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01.人际交往可以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
202.人际交往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3.求大同存小异是人际交往宽容大度的原则。
204.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在人际知觉中起重要作用。
205.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信息在人际知觉中起重要作用。
206.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是指人们评论他人时,常喜欢根据此人身上局部的一些特征出发来得出好或坏的整体印象。
207.投射效应指的是人际交往中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的好恶,相似的观点,把自己的情感、特征强加于人,以为别人也应如此。
208.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习惯于将交往对象归入某一类群体中,把对这一类群体的认识评价强加给交往对象。
209.影响人际交往的环境因素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习环境。
210.自卑的人过低的评价自己,交往中表现出被动、拘谨甚至退缩。
211.羞怯的人不敢大方的与人交往,拘谨退缩,严重的出现社交恐惧。
212.嫉妒是自己感到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产生的羞愧、怨恨、敌意的复杂心理。
213.猜疑是一种由喜欢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心理。
214.一般来说,恋爱分为初识、初恋和热恋三个阶段。
215.一般来说,爱情包括性爱、情爱、责任三个方面。
216.人际交往中良性的交往态度是“我好——你也好”。
217.情绪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三种成分构成。
218.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219.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220.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操作规律。
221.情绪外部表现包括表情、身体语言和言语表情。
222.情绪的生理表现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内分泌等生理变化。
223.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224.最常用的降低情绪反映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评估和表达抑制。
225.酒精对情绪宣泄只有一时的麻痹作用,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226.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情感与社会需要相关。
227.情感常常作为人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228.冷漠是一种外界刺激情绪反应不足的表现。
229.恐惧是人对威胁自身安全情境时产生的常见的情绪反应。
230.自卑、压抑、易怒的人,不能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交往,难以沟通,关系疏远。
231.诱发情绪反应的刺激来多自于环境。
232.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类机体的健康,提高免疫力,也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
23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语言艺术。
234.闭锁心理表现为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不信任人和人,很强的防备心理。
235.猜疑心理是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感体验。
236.压力源可以分为内部压力源和外部压力源两部分。
237.心理压力一般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
238.挫折包含三层含义,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239.表同指的是把别人具有的自己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头上,以提高自信心的方式。
240.升华是一种最有建设性的,积极的行为反应。
241.情绪管理指的是一个人情绪产生的外部行为是需要管理和调节的。
242.情绪管理不是消灭情绪,而是疏解情绪,并使之合理化之后的信念和行为。
243.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体面对群体舆论压力下做出的退让和放弃个人意见的自我保护意识。
244.盲目心理指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245.情绪发生时与之相随而生的还有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
246.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往往产生出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复合情绪。
247.激情状态下,常常出现“意识狭窄”的现象。
248.情绪具有信号功能,常用在人际交往中体现。
249.情绪能够以一种与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250.很多情绪同时兼具增力和减力的两种动力性质。
251.情绪作为一种脑内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从整体上影响信息加工的发动、过程和结果。
252.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其影响效应不仅取决于情绪的性质,还受情绪强度的影响。
253.情绪的健康功能指情绪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有增进或损害的作用。
254.焦虑让个体处于一种战备状态,随时准备采取行动去战斗或逃跑。
255.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做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
256.抑郁情绪人人均能出现,它是一种忧愁、郁闷和伤感的不良情绪。
257.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58.人格测验可以分为自陈式测验和投射测验两种。
259.人格异常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
260.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能力障碍。
261.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和体验。
262.压力产生的原因包括压力源、社会支持系统、身心特点。
263.继时性压力和破坏性压力,是人们健康的杀手。
264.压力管理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能力。
265.“杯弓蛇影”告诉我们人对刺激情境是否会引起挫折反应,有时在于个体如何去认识这种刺激情境。
266.“小不忍则乱大谋”讲的是应对挫折策略中的忍耐和控制策略。
267.学习是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体验,并通过知识的获取来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68.“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说的是他人的评价是客观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269.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270.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过程:分化——矛盾——统一。
271.“人贵有自知之明”告诉我们,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
272.不合理认知的特点包括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透顶。
273.“我来自农村,就是不如城里的孩子”这属于不合理的认知。
274.“对话落泪,对月伤情”是心境的写照。
275.“哀莫大于心死”展现出,人们在被抑郁情绪影响后各种活动强度明显下降。
276.适当低于目前水平的期望能产生良好的自我预言效应的最佳期望水平。
277.适度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人群的情绪特点。
278.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包含信息沟通功能、自我完善功能和理调节功能。
279.机械的背诵和朗读不属于高级的学习策略。
280.绝对化认知是指人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持有必定怎样的不合理想法,常常带有“必须”和“应该”的特点。
281.四面楚歌用来形容同时性叠加压力。
282.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283.人际吸引的相似性表明,彼此相似的人之间常相互吸引,相似性愈多,吸引力就愈大。
284.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创造思维。
285.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
286.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思维。
287.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288.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为避免失败的动机。
289.“三个和尚没水吃”体现了群体的社会懈怠作用。
290.人们常说的“眼不见为净”,是采用了否认作用的防御机制。
291.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任何情绪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292.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
293.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那么他对于该项任务的积极性会很高。
294.迁怒他人是运用了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转移机制。
295.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296.现实无法改变,面对现实的心态可以调整。
297.人际关系的协调、融洽对于群体或者个人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298.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以需要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以交往为手段。
299.一般人际交往的距离一般为45-80厘米比较合适。
300.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体验和实践活动都很重要。
301.持有积极心态的人善于用“我能成功”“我一定有办法”等积极信念来激励自己。
302.存在抑郁情绪的人对大多事情都不感兴趣。
303.大学生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增加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
304.不良情绪是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的重要情绪诱因。
305.改变认知是指改变看法和态度。
306.积极面对困难问题,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是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
307.悲痛时,我们不应该强忍悲痛,更应该合理宣泄。
308.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是焦虑情绪。
309.抑郁情绪表现为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常伴有情绪低落,活力降低,丧失兴趣等情感体验。
310.对外表、成绩、能力、物质条件等产生冷漠、贬低、排斥或敌视的心理状态为嫉妒心理。
311.自主学习方式和目的不明确是大学生学业压力的来源。
312.就业压力更多的体现在就业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313.学习中的遗忘现象指的是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的恢复和提取。
314.个人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属于归属需要。
3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讲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原则是平等尊重。
316.“友谊之道,宛如观荷”讲的是人际交往中亲密也应该保持距离。
317.引起挫折的刺激是客观存在的,而挫折感是主观的。
318.以尊重和感恩的态度,接纳和发展彼此的联结,是友谊中提倡的相处之道。
319.“真诚、开放、接纳”是缓解人际隔阂的“催化剂”。
320.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有比较和竞争,做事情的动力也并不只是要比别人优越,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定制适合自己的目标。
321.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妥善处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
322.外貌焦虑就是过度注重自己的外表,不能客观认识自我,从而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担忧,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323.一般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为时间短暂、损害轻微、自我调节有效。
324.当心理困扰持续时间过长,对自己的生活影响较大,并且无法通过自我调整缓解的时候,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325.焦虑会影响我们做事的专注程度。
326.感觉到压力的时候,通常很难将注意力放在做事情本身上。
327.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个体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并愿意去勇敢的探索外部世界。
328.愤怒不应该被压抑起来,可以通过书写、倾诉、运动等合适的表达方式宣泄。
329.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330.人格完整指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
331.人具有五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32.焦虑、恐惧、不安都属于常见的应激反应。
333.心理应激不全是坏事,它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警觉性、敏锐性,激发人们通过主动积极的自我调整适应新变化。
334.情绪、认知、行为三方面反应会相互影响。
335.情绪起伏是正常表现,在合理范围内情绪波动都属于正常反应。
336.负面情绪越压抑越容易出问题。
337.人们在相互交流接触时,情绪会通过手势、语言、眼神等方式传递给他人。
338.由于不顺心的事情烦躁、暴怒的时候,可有意识地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
339.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常常是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
340.情绪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341.沉默并不能把情绪隐藏的很好,长期在内心积压或许会给未来埋下隐患。
342.意志力资源是有限的。
343.期待与赞美能使人更好地发挥潜能。
344.过多负面信息摄入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进而产生负面情绪。
345.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建立在以互相帮助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过程中。
346.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不单单存在于物质方面,也表现在精神方面,通过关心、关爱、支持,给彼此心灵以慰藉促进相互间的交往。
347.压抑是一个人受到挫折之后,用意志的力量压抑住其愤怒、焦虑或不满的心理情绪。
348.要合理的表达愤怒,而不是去压抑愤怒。
349.睡眠不足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350.通过缓慢深呼吸可以帮助个体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
351.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大学时期。
352.当经历一些失败和挫折后产生的“躺平”状态,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习得性无助。
353.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354.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355.因为疫情产生焦虑或恐慌情绪是正常的。
356.面对新冠疫情,人们可能因紧张焦虑出现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属于应激反应。
357.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人际关系状况。
358.了解疫情相关的科学知识,对疫情有积极正确的认知,有助于维护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359.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适应生活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在人的心理世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360.成熟的爱情是以自爱为基础。
361.记忆是连接人们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362.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人们创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走出思维定势。
363.言语交往,首先应学会倾听。
364.真正的爱情有着自主性、互爱性、排他性、持久性四个特征。
365.人际沟通有协调作用和保健作用。
366.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个人特质、相似性、互补性、熟悉性和接近性。
367.情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
368.适应是智慧的本质,是有机体与环境间的平衡运动。
369.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包括信息沟通功能、心理保健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
370.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交往愿望强烈、交往对象单一、感情色彩浓厚和交往理想化。
37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动力系统,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结构组成。
372.当人们处于难以定夺的困境时,会出现心理冲突。
373.面对压力时,人的肌体常常产生一种自发的神经反应,是应激反应。
374.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组成的。
375.心理压力不总是有害。
376.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相比较而存在,其中没有绝对的界线。
377.气质和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378.自我接纳的前提是有效的自我觉察,包括对自己所想、所感、所为的觉察。
379.对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不能等同于对情绪的抑制或压抑。
380.引导大学生合理的情绪疏泄,要以建设性的态度关心理解其困境。
381.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但仍有其规律可循。
382.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383.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384.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385.听轻松的音乐,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放松心情。
386.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户外运动、朋友聚会,是增进身心健康的良方。
387.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包含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和家庭的教养方式。
388.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人类基本的情绪。
389.智力水平越高,心理水平不一定就越高。
390.人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
391.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392.发现自己可能有心理困扰后积极求助,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有助于真正解决问题。
393.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正在承受疾病痛苦的普通人。
394.抑郁与焦虑经常同时出现。
395.适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
396.身、心健康是相互关联的。
397.长时间处于焦虑情绪对健康有害。
398.适当焦虑具有积极意义。
399.有效沟通有利于解决人际冲突。
400.面对学习表现持续不佳,挫折连续出现,很多大学生会觉得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做不好了,继而导致放弃努力,这描述的是习得性无助。
40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402.悦纳自我可以有更积极的自我体验。
403.提高自控力有利于改善拖延。
404.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协同合作的。
405.冥想是一种放松技术,冥想时要尽可能集中注意力。
406.有些人经历了创伤,却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这些人具备了心理弹性。
407.有一些非言语行为如微笑、适宜的目光接触是支持性的,会让人感到温暖、舒适。
408.新冠疫情下,有些人会出现一直怀疑自己患有疾病的情况,这可能是疑病现象。
409.心理异常按程度由轻到重排列,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410.因疫情感染人们可能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应该接纳负面情绪并尝试调整。
411.我们常见的嫉妒心理属于轻微的心理失调。
412.当代大学生追求卓越人生、追求自我实现必须面对的终生课题是健全自我意识。
413.焦虑具有一定的适应功能。
414.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比如过于恐惧或担忧未来。
415.引发抑郁症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416.判断心理问题程度的依据包括内心困扰的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和困扰存在的时间长短。
417.出现情绪持续低落1个月的情况,应该立即寻求心理帮助。
418.疫情期间,有的同学比平时焦虑,容易将自己的身体不适与新冠病毒感染联系起来,这是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反应。
419.持续过度关注疫情中的负面新闻可能会导致“疫后综合征”的发生。
420.有句俗语“笑一笑,十年少”,指的是心理健康能促进身体健康。
421.共情性倾听在助人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422.一些大学生说过“我很迷茫,我不知道现在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同一性混乱。
423.把有关自我的信息、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告诉他人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暴露。
424.新生在初入大学生活新环境后出现的一些问题称为入学适应困扰。
425.缓和不良情绪的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放松、积极自我暗示、合理宣泄和转移注意力。
426.心理助人者帮助当事人的过程是:探索、领悟和行动。
427.心理疏导时的非言语技术包括:专注、倾听、观察。
428.新冠病毒感染属于社会性应激源。
429.强迫症包含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430.环境适应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心理问题等都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帮助。
431.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32.高焦虑状态可能会导致人们失眠。
433.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包括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心理与环境的协调性以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434.在生活中,有同学常常因为周围大多数人的选择而不自觉地做出相同的选择,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435.在人际认识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倾向等,常常认为他人理所应当的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这一心理学效应被称为投射效应。
436.世界卫生组织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中首次提出健康四大基石概念,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437.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438.上课时“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属于注意分散现象。
439.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440.社会上对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称为刻板印象。
441.我们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往往在达到一定层次后,再想要进一步提升会变得非常困难,仿佛学习停滞不前了,即使继续努力也收效不大,这种现象为高原效应。
442.人们在做决策时,如果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感情,那么对于这件事情有更强的忠诚度和继续投资的意愿,不会轻易放弃这件事情。这种效应叫做沉没成本效应。
443.性格是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不同环境熏陶下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444.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后,他身上的其他特质也会被随之肯定,这种现象称为晕轮效应。
445.“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插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
446.适当高于目前水平的期望,能使人产生良好的自我预言效应。
447.心理耐受力强大的人多表现为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挑战和机会,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448.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主要指标是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
449.如果只待在舒适区里,突破和实现自我就很难发生。
450.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的社会适应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