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文章来源
关注微信公众号可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高职分类考试考生交流微信公众号平台
老师答疑咨询电话:13856571402
70年芳华如歌,70年薪火相传。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3年,其前身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所电子类中专校。70年筚路蓝缕,从国家重点中专校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伴随着国家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学校培育出十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被誉为“共和国电子人才摇篮”。
“厚德、重能、规范、创新”,八字校训是学校发展的遵循,在南信发展中一脉相承。坚持“服务全体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信息产业”的办学理念,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B档),开启办学新征程。
对标“双高计划”建设内容,学校始终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改革创新,爬坡过坎,坚持把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作为干事创业的风向标,连续四年获江苏省高校综合考核(高职一类)第一等次。在“双高”建设过程中,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围绕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做深做实人工智能“同心圆”专业集群,重点建设专业群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凸显信息专业优势,作为新时代信息类高职强校,为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素质人才需求贡献着“南信方案”。
党建引领,推动学校“双高计划”建设
党建引领赋能“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党*认真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把党*领导作用、党*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双高计划”建设全过程,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通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上找准位置,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中定向发力,集聚办学治校新成果。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确立并顺利实现“三步并作一步走”战略,以优秀等次通过“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典型学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全榜单。
聚焦政治引领,推动党建与“双高”建设深度融合。建立党*会“第一议题”制度、两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制度,实施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联系基层组织与一线教师制度,开展教师党*部书记“双带头人”和“书记项目”建设,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和基层党建品牌,实行年度党政工作全周期管理和部门、人员一体化评价考核机制,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双高”建设比学赶超、创优争先,学校办学内涵和服务贡献度持续提升,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保持高位,综合实力始终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以高质量党建助力“双高”建设高质量发展。学校跨部门成立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协同构建“理论认知”“情感认同”“意识内化”“使命践行”四大模块的思政育人体系,形成“三元·四维·五位”大思政课育人模式。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来,新增国家级成果和项目420余项、省级成果和项目1200余项,11大项建设任务全部取得了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连续两届入选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牵头成立“长三角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思政课程改革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课程思政建设获评国家级示范。学校打造“向阳花”文化品牌,发挥“匠心党建”品牌影响力,获评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
立德树人,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优布局、汇资源,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学校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重组7大专业群,形成人工智能“同心圆”专业集群。新增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6个,主持和参与教育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制定31项。重点建设专业群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第三方“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显示, 学校连续4年位居全国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第一,2021年、2023年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第三。学校开展专业建设范式改革并自主研发OBE专业建设管理系统,紧扣八大关键质量环节,落实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网格化内控体系,专业质量保障体系辐射200余家院校。
建模块、聚名师,形成人才培养新高地。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机制,实施“教授提升工程”、青年教师“135”培养计划。新增国家级团队2个、省级团队5个,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127人次,专任教师入选省科技副总51人,兼职教师入选省产业教授27人。教学团队、教材与资源建设、教法改革共获国家级成果105项,体育教学改革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连续12年蝉联3届“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近三年,教师参与省级以上行业技能大赛40余项,参与教师100余人次,获得国家奖项6项、省级奖项36项,专业教师中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工匠、江苏省科技副总等省级以上技术人才荣誉称号的有126人,占比30%。2022年,学校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7个一等奖,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三,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突出贡献奖”。
微服务、慧治理,贡献教育数字化新方案。学校将“数据治校”作为促进信息化与教学和服务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构建“一站一厅五平台两中心”智慧校园总体应用架构,启用“马上办”在线服务大厅,上线325项服务流程,实现师生覆盖率100%。学校累计投入700余万元,建设国防教育馆、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南信烙印”网络文化社区等虚实展馆,形成实境与虚拟融合的育人平台。持续推动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拥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立项及认定课程33 门,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课程20门,开设课程的线上资源建设占比100%,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覆盖率100%。汇聚行业头部企业资源,打造“5G+智慧场景实训基地”沉浸式学习工场,入选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和江苏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为首家全面、实时接入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数据中心”的高职院校,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江苏省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名单。
合作共赢,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产教融合,组建现代学徒制学院。按照“龙头企业+学校+生态圈企业”架构,与中检集团、华为、新华三、埃斯顿、京东等企业打造产学研共同体,共建产业学院8个,汇集生态圈企业近千家,助推形成“园区主导、多企参与、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双高”建设期间,吴江、常熟、太仓3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与学校合作组建了现代学徒制学院。新增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13个,订单培养合作企业97家,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228门、1+X职业证书等级标准17个。学校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共建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个。
协同创新,聚焦“科教融汇”新赛道。学校推动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优化配置,以重点专业群实训平台为载体,先后建设信息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产品认证检测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应用研究院等服务平台,将科学研究融入教师成长全过程,选派教师到科研机构、行业头部企业挂职锻炼,重点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各类科研项目和技术改革科技协同攻关。新增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平台6个,协同创新和工程研究平台3个,入选“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8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双高”建设以来,学校与六合经开区牵头成立了新能源产教联合体、与华为牵头成立了长三角数字技术创新产教融合共同体,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千万级科研团队1个,新增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
加强合作,优质资源辐射引领。新建全国信息产品制造与检测认证职教集团和长三角5G数字化人才职业教育联盟、人工智能产教联盟、数字技术创新产教融合联盟协同育人,服务“智改数转”产业转型、数字乡村振兴和军民融合开展社会培训,社会服务收入3.07亿元,累计培训16万余人次,“四技”合同交易额连续2年居江苏高职首位,区域带动力、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学校在41个全国性组织中任职,牵头成立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教联盟”参与校企107家,“5G+产教科融合长三角联盟”参与校企89家,“高职专业认证与质量保障研究联盟”参与院校213家。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线上+线下”开发“中文+职业技能”“小语种+职业技能”等课程项目,与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联合开展技能型本科教育和“1+2+1”双文凭教育,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项目2个。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完成涉外技术服务107项、技术培训1776人次,服务收入500万元。
新征程,踔厉奋发向未来。2023年9月,学院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全面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跻身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学校建设行列的“集结号”。
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期待。自强不息的南信人,踏上“双高”建设奋进之路,共同拥抱追梦之光,奋力打造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院校。